第430节 九月风暴 4(3/4)
苏联的重要战略缓冲区,丢了它,斯大林实在是无法接受。沙波什尼科夫深深地吸口气,坚持他的看法:“斯大林同志,我理解您的忧虑,没能得到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已经让我们处境不安,失去外蒙古,更是让我们的处境雪上加霜了,可是...我们在远东已经陷入全局不利和全面被动中,继续打下去的话...前景实在是很不乐观。如果真的要继续打下去,我建议,放弃对黑龙江省的攻击,集中力量,收回外蒙古,最起码,这样可以让我们恢复到先前的处境。”
斯大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他怒视着沙波什尼科夫,但很快,他眼中的恼怒消散了。对于沙波什尼科夫,斯大林还是比较敬重的,因为沙波什尼科夫性格温和、淡泊名利、博学多才、功绩卓越。斯大林不糊涂,他知道,维持他的统治光靠伏罗希洛夫那种只有忠心没有脑子的鹰犬是绝对不能的,还需要沙波什尼科夫这种有能力、办实事、虽然不刻意地讨好他但也并不违抗他的“能臣”。对于沙波什尼科夫提出的反对意见,斯大林虽然非常不愿意听,但心里知道他是对的。
布琼尼补充道:“德国刚刚宣布裁军了,我看,希特勒一时间难以对我们展开真正的全面战争,我相信,希特勒需要时间进行备战,而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解决远东问题。”
半晌后,斯大林闷闷地道:“好吧,莫洛托夫同志,那就麻烦你一趟,联系日本政府,表示我们愿意跟他们停战。”
莫洛托夫急忙道:“好的,斯大林同志,我立刻就去办理这件事。”
由于中国军队出兵外蒙古并且中苏两军爆发战斗,使得中苏两国关系骤然间跌至冰点,处于随时爆发战争的危险边缘,莫斯科当局清楚地认识到苏联不能对中日同时开战,一方面战场是在远东,距离苏联核心地区东欧实在太远,一方面苏联对中日同时开战明显实力不足,最关键的是,苏联在中日以外还有德国这个潜在大敌。搞不好,苏联甚至会陷入三线作战中,那就是苏联最大的噩梦了。
9月10日,中国军队收复外蒙古的第二天,苏联当局秘密地联系了日本政府,请求“双方停战”,并提出“苏联誓言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同时,日本誓言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日本高层在第一时间就把这件事通知给了德国高层和中国高层。
日本人这么做,出于“真心诚意”有一点,但不是主要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人答应跟苏联议和停战,对日本没什么好处。日苏单方面议和停战,首先,德中马上就会觉察得到,日本此举无疑是对德中日意四国联盟的""裸的背叛,在眼下这个大局势下,日本背弃四国联盟无疑是极大的得不偿失;其次,日本此举会激怒德国和中国,接下来,很可能再度爆发中日战争,日本已经站到苏联那边,而德国肯定坚定地抛弃日本、支持中国,战争就是中德对决日苏,日本明显划不来,日本人不相信苏联人,并且日苏有着深仇大恨;第三,日本人十分恼怒苏联人“突然间明火执仗地打过来”,现在见势不妙,又想全身而退?岂不是戏弄堂堂大日本帝国?岂不是把堂堂大日本皇军视为无物?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当日本是好欺负的不成?想打就打,想停手就停手?另外,经过战事初期的“考验”,日本高层内“亲华派”势力大增,越来越多的日本高层支持“联合德中,灭亡并瓜分苏联”,更不愿意跟苏联言和。
“啧啧...”蒋纬国看到来自柏林和武汉的绝密电报,忍不住笑了,“老子突然间都有点喜欢日本人了!居然没有在背后出卖老子!”他心里其实有点后怕,万一日苏真的议和停战,那么,远东战场上的几十万苏军就要都压向南京军了,日本人退出,留下中国独力抗拒苏联,甚至,日本人还跟苏联人暗中勾结一起打南京军,这个局面显然对南京军、对中国十分不利。
作为联盟国“总盟主”的希特勒在接到东京的电报后,大加赞赏日本政府“言而有信,履行了联盟条约的责任和义务”,他非常高兴地说道“远东战争爆发后,一开始,中国朋友没有出卖日本,证明了他们的诚意,现在,日本朋友也没有出卖中国,也证明了他们的诚意,四国联盟是牢不可破的”。这场远东战争相当于是中日的一个“试金石”,事实证明,中日都通过了考验,没什么比这个更让希特勒高兴的了,他苦心经营的联盟被证明确实是可行的。
根据蒋纬国的提议和希特勒的嘱咐,日本给苏联开出了议和停战的条件:第一,苏联政府立刻赔偿日本政府五亿美元的战争赔款;第二,已经进入“满洲国”的苏联军人要全部向日军缴械,手无寸铁地离开“满洲国”;第三,苏联政府把库页岛北部永久性割让给日本。
看到日方提出的条件后,斯大林险些气炸了肺,因为日本人的这三项条件一项比一项苛刻,任何一项都让斯大林无法接受。实际上,日本人心知肚明他们的条件是让斯大林无法接受的,他们之所以这么狮子大开口,根本目的还是拒绝苏联的求和,当然,为防止苏联人真的会答应,继而导致远东苏军都去打南京军,所以他们提出了第二项要求,让苏军都缴械,解除苏军的武器,削弱苏军的力量,迫使苏军无法对南京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不过,日本人的“后备招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