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节 烽火连天 5(4/5)
疙瘩。这个“发明”很快就被第18旅的装甲兵们现学现用,在缺水的情况下,装甲兵们直接用苏军死人血来冷却坦克。一辆辆浑身通红的南京军坦克在滚滚的黑烟黄沙和鲜血被蒸干的腥臭味中怒发冲冠地冲杀向苏军,坦克上的装甲兵机枪手一边干呕着一边用暴风雨般的子弹扫射苏军。南京军是一支东方军队,虽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西化了,但还保留着东方军队的一些特性。激战中,为了让己方坦克更加“令人亡魂丧胆,从而所向披靡”,张云命令每辆坦克的装甲兵或坦克后协同作战的步兵“如果有时间”,就把地上死掉苏军(包括没死透的苏军伤员)的脑袋割下来,然后用铁丝穿过耳朵挂在坦克四周或吊在炮管上,从而在精神上打击苏军。于是,第18旅的坦克都犹如从地狱里开出来的般狰狞可怖,每辆坦克上都挂着一串串苏军人头,少者十几个,多者几十个,颇有两千多年前大秦军队“左手提人头,右臂夹生虏”的遗风,场景血腥骇人至极。果不其然,看到这幕的苏军无不毛骨悚然、肝胆俱裂,斗志一下子荡然无存,碰面后几乎抱头鼠窜,毕竟第18旅的行为已经到了心理扭曲的地步。
“我们之所以能打败小鬼子,就是因为小鬼子狠,我们比他们更狠!现在对付老毛子也是一样!老毛子比小鬼子更狠毒,必须用最狠最毒最绝的办法对付他们!”张云这样说道。
纵横驰骋的坦克群的后面,是南京军的机械化步兵,或乘坐着汽车、装甲车、摩托车,或骑乘战马,或骑着自行车。汽车上的步兵们架着迫击炮、掷弹筒、飞雷炮、机枪,不断地轰击扫射苏军,摩托车上架着掷弹筒或机枪,自行车最具有“中国特色”,每辆自行车坐着两名士兵,一人负责骑车,另一人坐在后面开枪或扔手榴弹。大混战中,步兵们跟装甲兵们一样舍生忘死,枪林弹雨和遍地火球里,步兵们奋勇冲杀,给苏军造成重大打击时也承受了很大的伤亡,苏军毕竟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有的南京军汽车被苏军炮弹正中,整车子的官兵一起在血雾中被炸成肉泥残肢,使用自行车的步兵最为脆弱,骑车士兵因为身体在前面,接连不断地被飞蝗般的子弹击中,自行车一下子翻滚跌倒在黄沙血泊里,到处可见损坏了的自行车以及倒在旁边的阵亡军人。每时每刻都有中国军人倒在这片被他们用生命和鲜血重新纳入中国版图的中国土地上。激战中,步兵指挥官们几乎都身先士卒,有的率队冲锋,有的笔直地站在汽车上鼓舞士气,受伤或阵亡后马上由下一级军官接替,第18旅第190团因为团长、副团长、团参谋长、几个营长先后或阵亡或受伤,最后全团仅由一名少校副营长承担指挥重任。南京军这种大无畏的气势在激战中极大地震慑到了苏军,使得双方士气高下立判。
冯圣法的“运动战”是十分正确的,尽管出击的南京军只有两个旅,却犹如搅拌机般搅得苏军阵脚大乱,并且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战果。鏖战了近一个小时后,冯圣法联系孙桐萱,请求全军出动,集中力量参战。
孙桐萱有些暗暗地惭愧,因为自己选择阵地战,导致两个师只有两个旅在战斗,还有一个师一个旅不得不在位置固定的战壕工事里“坐看”兄弟部队浴血奋战,不过,他在认真思考后,否决了冯圣法的请求,只派第20师第20旅跃出阵地,投入野战。
“师座,这是为何?”曹福林不解地问道。
孙桐萱回答道:“苏军实在太多了,我们无法一举将其击溃或消灭,可以肯定,苏军在今天夜间会展开大规模的进攻,所以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兵力保持体力,以用于夜间的战斗。我们人少,现在都参战的话,全部筋疲力尽,夜间还怎么迎击苏军?”
曹福林连连点头:“师座考虑得甚是。另外,为什么派第20旅出击而不派第19旅呢?第19旅属于第17师,跟那两个旅是兄弟部队,配合程度更好嘛!”
孙桐萱笑着摇了摇头:“第17师已经有两个旅参战了,我们第20师如果一直不参战,还把他们第三个旅也投入战斗,第17师上下会怎么想?搞不好,冯圣法他们还会误解我们故意保存实力,让他们在前面拼刺刀,这对两个师接下来的配合作战会很有负面影响的。”
曹福林恍然大悟:“对,对。”他举起望远镜,惊喜地道,“师座,苏军后撤了!”
孙桐萱急忙也举起望远镜,确实,第20旅也参战后,苏军开始全线后撤了。“这一点正好证明了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孙桐萱神色凝重,“苏军打算在夜间全面攻击我们,否则,他们不至于还没有伤筋动骨就后撤。”
这场大混战无疑是南京军获胜,参战的第17、第18、第20旅累计伤亡三千余,取得杀伤、俘虏苏军一万余人的战果。对此,冯圣法颇有微词,他认为之所以战果没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大,因为孙桐萱过于保守谨慎,不够大胆果断,当孙桐萱向他解释后,他表示认同,两人随即紧锣密鼓地部署部队,准备夜间迎战。
损失一万余人,对于普尔卡耶夫而言只是皮肉伤而已,他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因为白天的战斗并不出乎他的意料,他让部队后撤,是因为白天作战不利于苏军发挥重火力。
“同志们,准备夜间展开真正的全面强攻!”召集来所有的师长后,普尔卡耶夫镇定自若地下达命令,“另外,把我们的大口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