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节 风波连连 7(5/5)
策采取了相同的政策,他明文规定:非南地区的城市{共十九个}的进出口都由军警严格把守,只有黄人、白人可以进出城市以及住在城市里;
有色人可以住在城市附近的郊区地带,但不得进出城市以及住在城市里;
黑人既不得进出城市、住在城市里,也不得住在城市附近的郊区地带;
表现良好{遵纪守法、工作努力、做出贡献}的有色人可根据表现良好程度获得不同级别的许可证,比如“进出城市证”“城市暂住证”“城市户口”,从而拥有进出城市的权限、暂住在城市里的权限、永久性住在城市里的权限;黑人以此类推,表现良好,可以跟有色人一个档次,表现更良好,就可以跟黄人、白人一个档次。
与该政策相对应的,是蒋纬国在非南地区实行的“户籍制度”,他一共设定了五种户籍,华人拥有最高的一级户籍,非华人的东亚黄人、白人拥有二级户籍,有色人拥有sān_jí或四级户籍,黑人只有最低的五级户籍。从而形成一个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社会阶级,华人事事优先,非华人的东亚黄人、白人、有色人、黑人如果想过得更好,就必须一级一级地往上爬,通过一道又一道审核。总体而言,白人跟黄人待遇差不多,有色人也可以,黑人是最垫底的。
非南十八省此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陆海出入口都被中**队严密把守着,华人是进出自由的,除了华人,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除非通过原始森林或汪洋大海进行偷渡};城市和重要地带{比如矿场、铁路}也被中**队严密把守着并且实行严格的户籍等级制度;当地人口里,非华人的东亚黄人、白人只要愿意,都可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但只能呆在非南,不得离开非南,直到在接受考验后{主要是时间考验,比如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都在非南安分守己,没有犯罪行为,没有**行为等},才可以跟华人真正地一样;同时,华人移民居住区不断地扩大,华人虽然可以住在城里,但华人们大部分是过来展开新生活的,他们希望拥有自己的土地进行耕种,或者开矿淘金,因此,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华人移民拥有,变成农场、牧场、渔场、林场、工场、矿场,继而形成了雨后春笋般新的乡镇村庄乃至新的城市。城市是人口聚集地,华人们并非都想住进城市里,并且当地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业、工业,所以华人们在非南境内逐渐地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分散之势。面对这个局势和处境,白人们自然是无所谓的,他们基本上等于“白皮肤的华人”,有色人十分顺从,他们以前“被歧视”,现在“被歧视”也习惯了,更何况,蒋纬国也给他们提供了上进渠道,只要他们表现好,就能跟白人一样,表现更好,就能跟黄人一样的,黑人是最为愤慨不满的,他们认为他们遭到了变本加厉的“种族歧视”,并且他们的土地还被华人大片大片地兼并掉,从而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抗争浪潮和层出不穷的抗争活动。
顾维钧等人被蒋纬国派去跟黑人进行谈判,没有取得任何结果,用顾维钧的话说:“跟他们谈判完全是对牛弹琴、鸡同鸭讲,根本就无法交流,他们的价值观跟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坚定不移地认为他们遭到了歧视,遭到了不公待遇,被剥夺了合法的权益,他们坚定地认为他们的贫困都是我们的歧视、压榨、欺辱造成的,实际上,他们一门心思地想咬获取权益和福利,但他们的头脑里却根本没有责任和义务的概念。他们要的‘公平待遇’是什么呢?就是他们啥也不用干,但要我们好吃好喝地养着他们,让他们可以每天吃饱喝足地游手好闲。他们的很多要求都很荒唐,比如,要我们允许他们可以自由地搬进城市里居住,要我们向他们提供高新工作,要我们向他们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还要我们给他们每人每月提供一百元法币的低保。我的天,中国内地一个农民辛辛苦苦地干一年才能赚到一百元,他们真说得出口。”
由于谈判无效,蒋纬国懒得再浪费时间,他先后调动了超过四十万黄俄军来到非南,“用铁血手段稳定当地、维持治安、镇压动乱”。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