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节 蒋纬国之死 9(3/4)
入了约50万兵力参战,最终,中**队击败日军,成功坚守住南京,整场会战期间,日军累计死伤约35万人,其中死亡约20万人,中**队则累计伤亡约17万人,其中死亡约8万人,被该会战波及到的平民中国平民死伤难以统计,保守估算应该超过30万人。纷纷扬扬的雪花中,紫金山和南京城一片银装素裹。蒋纬国站在紫金山的一处山坳间,他眼前是一座坟墓,有墓碑、有墓穴,但没有死人,花岗岩墓碑上工工整整地镌刻着三排字: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軍人蔣緯國之墓
西元一九一六年十月六日出生於東京
西元一九三□年□月□日戰死于南京
看着自己的坟墓,蒋纬国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当时的战争画面:天昏地暗的硝烟、穿云破雾的飞机、铁轮滚滚的坦克、雷霆万钧的大炮、遍地开花的爆炸火球、惊天动地的爆炸巨响、密如雨点的子弹、铺天盖地的炮弹和炸弹、堆积如山的尸体、四分五裂的骸骨、积流漂杵的鲜血、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怒发冲冠的吼叫声、千疮百孔但仍然猎猎飘扬的战旗、漫山遍野的日军犹如涨潮的黄色浑水般疯狂而不断地涌上来、死守阵地的南京军发疯地开火射击投弹、吼叫着端着明晃晃的刺刀与敌军展开肉搏的勇士们、抱着炸药包冲进敌军人群里猛然引爆的敢死队员们、漫天横飞的残肢断臂…那场天地动容、神惊鬼颤的血战,如今,都已经沉寂了、消失了,就好像做了一场梦似的。
蒋纬国目光迷离地看着紫金山,看着南京城,他记得,南京会战后的南京彻底变成了一座大废墟,紫金山完全是一个千疮百孔、面目全非的焦土堆,尽管当时正是盛夏,但山上没有一点生机,没有一点绿色,只有触目惊心的黑色焦土、大团大团的颜色已经发紫的血污、南京军战死者的灰色军装、日军战死者的黄色军装,横七竖八地堆满山体表面,整座山不但死气沉沉并且丑陋不堪,南京军发疯般挖出的堑壕、战壕、交通壕让山体表面沟壑纵横如网,日军发疯般打来的炮弹炸得漫山遍野都是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弹坑,草木成灰,人肉为泥,使得紫金山更像一个大坟堆,一个超大的乱葬岗,埋葬了不计其数的中日两**人,走上去就好像走在沙滩上一样松软,南京军和日军的炮弹把紫金山和南京地表土石尽数炸成了齑粉渣末,粉碎的泥土石块混合着人血人肉,形成了黏糊糊、红艳艳的血泥疙瘩,红色的泥粉里到处都是死人的尸骸,或完整或基本完整,更多的则身首异处、四分五裂,还有不计其数的子弹壳、炮弹碎片、武器残骸、军装碎片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的垃圾。中日战争前,南京约有100万人口,南京会战前,全城人口十分之九逃离或被政府组织迁走,中日战争后,有南京居民陆续地返回南京,但南京被战争破坏得极其严重,几乎无法让较多的人重新居住,因此南京人口数量直到此时也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对南京的重建是从中日战争结束后正式开始的,已经持续了约五年时间,五年下来,那个堪称“遍地瓦砾、满目焦土的大废墟”的南京已经得到了焕然一新的改变。南京会战前,紫金山上所有树木和南京城内所有树木都被砍伐一空,紫金山被推了一个“光头”,成了一座秃山,南京城内也是几乎没有一丝绿色,此时,重建初期在山上城内种植的树木都已经生长成型了,城内又出现了延绵如云的梧桐树,山上也再次出现了漫山遍野的植被,当年十数万南京军民大干苦干,挖出来的战壕、堑壕、地道、坑道…大多数都已经被填平了,用混凝土浇筑的碉堡、工事、据点、火力点…大多数都已经被拆除了,也有很多成为历史遗迹或者旅游景点。蒋纬国此时举目眺望,不管是紫金山还是南京城,或是城内的玄武湖,都重新焕然出盎然的生机,城内建筑几乎全部毁于当年的战火,重建时全城八成以上建筑物都是“翻新”的,完全被重新做了一次城建规划,全城井井有条、井然有序,一栋栋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比起武汉的扩建,南京的重建则是另一种风格,南京不是交通枢纽,也不是商业重地,它就是一座文化古都和政治中心,因此,重建南京的规划者们没打算把南京变成像上海、武汉那样的大都市,而是把它变成一座“江南小城市”,精致、优美、宜居。南京此时正是被重建成了这样一座城市,全城人口80余万。
雪花让南京全城一片洁白,但南京此时更多的颜色却是红色,全城已经开始张灯结彩,人人喜气洋洋。南京人之所以这么兴奋,元旦即将来临只是其次,真正的原因是蒋纬国要在南京举行婚礼,这就使得南京全城以迎接元旦之名为蒋纬国搞出了热热闹闹的“全城迎亲”。
“局座!”舒国生从山下爬上来,微微喘气地走到蒋纬国身边。
“嗯,什么事?”
“两件事汇报一下。第一,日方那边的‘女方送亲代表团’已经正式抵达,都是高官,有几个还是皇族成员,他们带来一份厚厚的陪嫁品账本。局座,日本人送了一大堆女方嫁妆给你,另外,请允许我卖个关子,您猜,日本人给纯子准备的嫁妆里,价值最高昂的是什么?”
“这个嘛…”蒋纬国摸摸下巴,“说起来,小日本比老子穷多了,他们能拿出啥好东西?老子现在也就对钱最感兴趣,难道他们要陪嫁一百吨黄金?”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