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逍遥江山》

八一中文网(81ks.cc)

首页 >> 逍遥江山 () >> 1202章:大者修身事天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1ks.cc/10981/

1202章:大者修身事天(5/5)

“yu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的原则,在明朝朝廷的支持下,继续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对其他西方科技著作的翻译。

比如《坤舆格致》是在李天经主持下,汤若望和中国人杨之华、黄宏宪合作翻译,共四卷。原著是德国学者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矿冶全书》共十二卷,是欧洲矿冶技术的一部经典著作,书中介绍了各种金属的分离、制取和提纯方法,也详细介绍了各种无机酸的制法,包含有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崇祯皇帝批示户部将《坤舆格致》分发各地,“着地方官相酌地形,便宜采取”,只可惜,随着明朝的灭亡,崇祯皇帝的批示没有办法落实,连这本中国朝廷组织中西学者合力翻译的书籍,在清朝统治下也彻底散失,不得不说这是这种类型书籍的必然命运,《天工开物》都会在中国失传,更不必说别的了。

崇祯时期,明朝对待科技持欢迎积极的态度非常普遍,例子很多,举例实在太多了。下面仅仅重点介绍一下《崇祯历书》。

崇祯二年,崇祯皇帝亲笔批准了徐guang启提出的宏大的修历计划,并且要求他“广集众长,虚心采听,西洋方法不妨兼收,各家不同看法务求综合。”徐guang启奉崇祯皇帝旨,在钦天监开设西局,又于崇祯二年,到崇祯七年由徐guang启,李之藻,李天经,先后以以西法督修历法。其间任用汤若望,罗雅谷,龙华民,邓玉函等修成《崇祯历书》共四十六种一百三十七卷。

《崇祯历书》并非如某些人顾名思义想象的那样,仅仅是一部历书。更确切的说,这是一部在崇祯皇帝为首的明朝朝廷的支持下修纂的一部引进西方数学天文知识的大型丛书。在徐guang启“yu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这个思想原则指导下,明朝上至皇帝,士大夫,朝廷官员,甚至民间都开始了对西方的数学工程等书籍进行有意识有目标的大规模翻译。

在徐guang启看来,这些工作已经并非仅仅是为了修历本身,他说“事竣历成,要求大备,一义一法,必深言其所以然之故,从流溯源,因枝达本,兼能为万务之根本”说的很明确,最后的目标是能成为万务之根本。《崇祯历书》正是按照这样的目标来编写的,它被分成了基本五目。

第一,法原,这是基本理论,包括数学,天文,宇宙观等各方面的基本理论

第二,法数,这是天文学、数学用表

第三,法算,天文学计算所必须的数学知识,主要是球面三角学和几何学

第四,法器,天文测量仪器和计算工具

第五,会通,中国的传统方法和西法的度量单位的各种换算表。

正是为了实现“一义一法,必深言其所以然之故,从流溯源,因枝达本”,作为基础理论部分的“法原”,占据了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共有四十余卷,占全丛书的1/3。这在中国历代修历法中是绝无仅有的《崇祯历书》采用了西方第谷天体运动体系和几何学的计算系统,引入地球的概念,以及地理经纬度,引入球面三角形,区分冬至点和ri行最速点,引入蒙气差校正,采用黄道圈为基本大圆的黄道坐标系统,采用欧洲通行的度量单位。

在崇祯历书中《大测》、《测量全义》、《割圆八线表》、《八线表》、《南北高弧表》、《高弧表》引入球面三角学和平面三角学,《比例规解》《筹算》引入两种计算工具,和过去徐guang启、李之藻等人翻译的《几何原本》《同文算指》《圆容较义》已经把西方数学中几何,算术,计算工具等基本内容系统传入了中国,而且这些工作中一大部分是在官方有意识的组织下进行。

明亡以后,曾参与编写《崇祯历书》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无耻的把《崇祯历书》修改后,据为已有,改名《西洋新法历书》,献给了清朝朝廷。在当时这本书还是很先进的。

《崇祯历书》在崇祯七年的时候,跟欧洲的天文学差距很小。但是编完之后,两百多年几乎不变。后来清朝修订过几次,补充过零星的欧洲天文学知识,但是实际上我们完全脱离了欧洲天文学的进程。接着两百年,我们几乎原地不动,而欧洲这两百年年天文学发展如火如荼。

《崇祯历书》曾经有一个机会能够让我们跟国际接轨,但是因为清朝对待科学的态度,最终中国仍然失去了这个机会。我们一度跟国际接轨但很快又脱轨,最终等到鸦片战争结束,西方文学第二次大举进入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几乎不认识它了,因为我们落后了差不多两百年,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不算字数,纯粹是给诸位看一段小趣事,请见谅!)


状态提示: 1202章:大者修身事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