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说漏嘴(2/3)
今天刚刚回来事情忙,所以挪到明日再来看看,再说年底了串‘门’也不是太好。虽然兄弟们没在一处,可年还是要过的,挂上红灯笼,贴上对联,再摆个桃符,看着就齐全了。
忙碌大半天,晚上歇息的时候,夫妻两个才有时间说说话。
白天张廷‘玉’一直忙着应酬,还有收拾自己的书房,在桐城的时候写了不少的东西,看了不少的书,回来的时候都带上了,加了个书架才勉强摆上去。
晚上屋里暖暖地,顾怀袖累得走不动,乍然躺回京城的‘床’上,竟然还有些失眠。
张廷‘玉’躺上来的时候,她只问道:“还没听你说宫里的事情,皇上召见那边没出什么差错吧?我这心老是放不下来……”
“恢复南书房行走的位置,只是别的挂职却都暂时不动,皇上到底在想什么,谁知道?再说现在朝中局势不明朗,倒是能够借着这件事看清楚。”因为人远在桐城,张廷‘玉’也不能确定当初自己扶植起来的那些人是不是还属于自己。
翰林院之中到底是什么情况,张廷‘玉’也没个把握。
果真是一回了京城烦心事就多,张廷‘玉’将被子朝着她身上一搭,便道:“今夜先睡,左右有事都是过完了年再说。”
这个晚上的张廷‘玉’,怕是不会想到,事情恰恰是赶在今年年底就出了的。
他的存在,对旁人来说威胁太大了。
比如八爷胤禩。
翰林院之中只要有张廷‘玉’一个位置,旁人就要开始惶惶不安。
戴名世是张廷‘玉’的‘门’生,第二天就来看张廷‘玉’了,还有些愧于见张廷‘玉’的感觉。
当年还是在这堂中,张廷‘玉’说他有状元之才,甚至不惜将他的答卷放在了状元施云锦的前面,结果四十八年戴名世只是中了个榜眼,今天来见张廷‘玉’,实在觉得面上无光。
张廷‘玉’只叫他坐下,却是觉得自己当年不不该这样抬举他,以至于今日他被人笑话。
戴名世自己倒是豁达:“如今看着先生回来,学生倒是什么也不愁了。自四十五年遇见先生,便是遇见了伯乐,榜眼也已经是锦上添‘花’的好事,原本学生不曾奢求那么多。更何况,学生已经拿了会元。”
张廷‘玉’当年是会试主考官,戴名世在张廷‘玉’丁忧的情况下,很自然地得了会元,只是在殿试的时候没有被选为状元罢了。
到底还是赵申乔惹人厌恶,他儿子赵熊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戴明世之才张廷‘玉’是很清楚的,若能将戴名世提拔起来,可以说是前途不可限量。
张廷‘玉’安慰他道:“历年来,鼎甲之中少有人真能成大才,因为起点太高。甲字过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下来一些,也未必不是什么坏事。反倒是赵申乔的儿子赵熊诏……”
现在还不知道赵熊诏是个怎样的人,所以张廷‘玉’不好妄下定论。
对张廷‘玉’,戴名世是满心的孺慕,像是晚辈对待长辈。
尽管张廷‘玉’比起别人来说还算是年轻,跟李光地这种七老八十的人比,他甚至年轻得过头。可戴名世对张廷‘玉’从来都是执师礼,放‘浪’形骸时有所为,不过从来不敢像当初那样了。
到底还是个fēng_liú名士的模样。
顾怀袖来的时候,只远远看着戴名世的背影,知道是张廷‘玉’‘门’生来看他了。
“怎么没见你别的‘门’生来看你?”她进去就问了一句。
张廷‘玉’正坐着,一脸感慨模样。
“‘门’生虽多,三年不见,又有几个还记得?有几个递了帖子上来,说是年后来拜,至于别的……”
张廷‘玉’说着,摇了摇头,一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样。
顾怀袖哪里还不明白?
即便不都是走了,至少也都是开始观望,到底张廷‘玉’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也没几个人知道。现在只恢复了南书房行走的位置,原本挂的‘侍’郎衔却不给,还有在翰林院的位置也没给回来,他会是殿撰,可翰林院掌院学士的位置上坐的却还是别人。
三年回来,除了昔日至‘交’好友,来往的人真是寥寥无几。
值得一提的是,佟国维这老头子竟然派人来给张廷‘玉’送过东西,倒是让张廷‘玉’哭笑不得,想起当年猪和羊的事情来;除了佟国维之外,年羹尧的礼也‘挺’耐人寻味。
送的都是薄礼,毕竟张廷‘玉’离开三年回来,康熙查也不怕。
顾怀袖知道年羹尧送礼来的时候,就觉得有些微妙,她有一种直觉,年羹尧应该是因为大家都在四爷手底下做事,才送礼来的。
只是不知道年羹尧到底知道多少了。
想着这些事情,顾怀袖就有些头疼起来。
“有这三年也好,至少能看清了哪些人能‘交’,哪些人不能‘交’。”
“周道新明年也要调任回来了,京中的熟人还是不少,倒是我听说你那里接到了不少请帖?”
张廷‘玉’眼含着笑意看她,揶揄极了。
“我夫人的人缘可比我好得多。”
他这话说得简直泛酸,顾怀袖还不了解他吗?“估计个个都想从我嘴里,知道你这里是怎么回事呢。听说去年太子被皇上责罚过,也有太子一党的人遭到旁人的弹劾而被罢官。人人都想看看你朝着哪边走……这些个帖子,我真是一张也不想看。”
当初旁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