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田家往事(3/4)
在桌子上,按开嵌套的铜锁,掀起盖子,一股书香气扑面而来。田老从里面拿出一叠书信来,这才对两人说:“这可是历代保存下来的书信,里面有我们田家历代先祖往来的信件,也有这些年我跟叔公们的通信和电报。”
说完很是感慨,这些东西要保存完好还真不容易,自己在那些年也为此吃了大苦头。后来平反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回这些书信,幸好最担心的事没有发生,在那个年代被随手破坏的国宝不知多少,这些小信件能保存下来,真得感谢祖宗保佑!
当然更多的是被长辈带到国外,自己去了美国后才陆续从美国、台岛跟东南亚的长辈手里收集起来,统一存放。他是长房嫡传,家族的东西放他这里也是顺理成章,在老人心里,这些东西才是真的传家宝,凝聚了历代先人的智慧跟情怀。
孔四可没有田老那般情怀,一堆破书信而已,又不是什么名家手稿,倒是这个箱子看着就是个老物件!不过他也体谅老人的心血,安慰起田老道:“老爷子真不容易啊,定是费了很多心血!不过能保存完好,就是幸事了!”
这一句话戳中田老的泪点,老头顿时有些眼睛湿润,唠叨起来这些年自己收集这些书信的经历。偶尔说些书信里记载的往事,渐渐的回忆代替了伤感。
吴晨边听他们说话,边拿起这些书信来翻看,发现居然从咸丰年间到近些年的都有,特别是那些前清民国的信函,字体虽不尽相同,但那些毛笔字却让他汗颜不已,习惯了电脑敲打,别说毛笔字了,就是硬笔字也都歪歪斜斜的,还常常提笔忘字。
因为那些信札实在太多了,也难以细看,吴晨翻了一下,感叹一番,看到箱子里面叠着几张厚厚的图样,又不好自己拿出来看,就问田老那是什么东西。
田老正跟孔四吹得兴起,见吴晨发问,笑呵呵的说道:“那是历代流传的航海图,底下就是我们的家谱了。”说完拿出几张厚实的图纸来,其中还有一张是绢布质地的。
田老摊开一张,只见上面画的果然是古代的航海图,那些标志跟今天不大一样,连方位都有点不同,两人也是在田老的指点下,才大致弄明白,上面画着的是现在南海一带的海岛分布,跟各种路线图。
田老其实也不是很明白,只是听老人讲解过,所以三人也没有说太多,反正现在的科技那么发呆,各种卫星地图跟定位系统比这个精细太多了,权当历史见证吧。
图纸下面搁了一串朝珠,还有几片不知道是什么的甲片,地下就是厚厚的基本线装本族谱,田老给两人介绍了一番家族的历史,两人听得一愣一愣的,自然是各种应承。
孔四对那朝珠更感兴趣,等到田老唠叨了一番,歇气喝茶的时候,装作不在意的问起那串朝珠来,却是一位田家祖先的,当年做过水师将领,配合过刘永福在台海一带抗倭,后来战死在台岛。
提起小日本,三个人都没有好感,大骂了一通,连田老也跟个小孩子似的,大骂粗话。要说这小日本,对天朝北方造成的祸害应该大过南方,实际上最恨小日本的却是南方人,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也可能是北方遭受到更多外族的祸害,远的不说,就是近代,也是东边有“棒子”,西边有“老大哥”,都不是什么好鸟。
而南方长期以来只有岛国倭子真正造成祸害,其它的都是跳梁小丑,就算时不时的出来搅个是非,真正威胁到家里的却从来没有。细数田家历代先祖,可以说每一代人都有跟倭子血战而死的,难怪田老吹胡子瞪眼,全然没有一点老人家德高望重的自觉。
又聊了一通,看着日头西斜,吴晨跟孔四才告辞出来。
孔四因为捡了个漏,心里高兴,大呼请吴晨吃饭,西关这一带街坊小吃很多,两个人顺着街道边走边吃,顺带聊了聊各自一些往事。
吴晨这才知道孔四原来是京大考古系毕业的,吓了一跳,这京大考古系跟广府街边小贩对比太过强烈,实在很难联系在一起。
孔四却淡淡说卖猪肉的都有,自己卖点古玩,勉强也算专业对口吧。再问起其来历,却不肯再说。
吴晨本来就不是八卦之人,见孔四似乎有些避讳,也不再探究,人跟人交往性情相投就行了,何必在乎过往呢,再说谁没有点伤心往事?
……
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吴晨躺在沙发上回了下神。闭上眼睛后,脑海里全是孔四那个壶的影子,姥姥的,这漏捡的!
一想到自己这个古壶居然连天老爷子都看不出来,吴晨一骨碌爬起来,拿出那个老壶,又仔细把玩了起来!
密度不对?他左瞧右瞧都没看出破绽来,这种问题其实如果能够透视进去时最好的,但是偏偏折腾了一晚上,楞是没折腾出什么来,真是见鬼了!看不过去!这是什么材料做的?肯定不止紫砂这么简单!
正在他双手靠在膝上,胡思乱想的当口,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吓了他一跳,手一抖,那把壶就摔在前面的茶几上!
天可怜见,那茶几可不是木头做的,而是大理石板案面!吴晨的心瞬时间抽紧,下意识的就上身往下一沉,右手去捞!
“啪”的一声,那把壶已经摔在石案,吴晨只觉得眼冒金花,几点碎片像慢动作一样往上蹦了起来,正打在他额头眉眼处!
能不能有点新鲜的!吴晨心里叫了一声苦,只觉得脑袋里一片片剧目般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