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和亲(下)(3/4)
中。我曾想过原因,安置的部族主要是吐谷浑人与薛延陀残部,阿史那社尔部,少量党项,还有欲谷设部与契芯部。吐谷浑部仰仗我们唐人生存’两代与我朝联亲所以暂时不会叛。党项人亦是如此。阿史那社尔部更不用说。欲谷设部族民不多’又深在凉州。契芯父子世受我朝深恩。薛延陀部是铁勒人,纵然不满’与不会与突厥人联手。要么南河套安置的是昭武九姓之人,他们同样与突厥人没有多少深厚的情。所以稍稍平安。可裴卿你觉得是不是有着利益牵涉’或者重恩抚之,才能确保忠心?”
“陛下,此言很正确。”裴行俭不由皱了一下眉头。造成这原因’有种种机缘巧合,从漠南到漠北,不可能每一个部族皆象这几部一样,要么只有象对待回纥人那样’可那样,却是寄托在损害他部利益基础’强行拉拢起来的关系。缓了一缓说道:“陛下是指……”?”
不可能每一部都象对待吐谷浑那样优抚。关健还要唐朝自身强大,不知道李威将这个’问题翻出来,指的是什么。
“我想,你此行,可带一个人过去。”
“你是指阿史那道真?、,
阿史那道真是阿史那社尔之子,阿史那社尔对唐朝忠心,不仅是他有战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十一岁时便以骁勇闻部,比论弓仁还要牛叉。后来颉利可汗出兵攻打唐朝,铁勒诸部与薛延陀皆叛’欲谷设前去镇龘压失败,阿史那社尔出兵相助,这时候他很年青,也不是薛延陀的对手,同样也被打败。正好颉利兵败于唐朝,无奈之下,率兵西走,逃到了西突厥。居然让他成功了,在西突厥发展成十几万人的大部族’对各部酋首说’首为背叛破中国者这个中国指突厥,仍认为突厥是中国正朔,延陀之罪也,今我据有西方,大得兵马,不平延陀而取安乐’是忘先可汗,为不孝也。若天令不捷,死亦无恨。各部酋首劝说不听,亲率五万余骑攻薛延陀于婧北。此时才二十几岁。然而’输得很惨。
回来后仅余万骑,又畏西突厥之逼,不敢在高昌久居,于是贞观九年率众东行,归附大唐。李世民早就闻听此人英勇善战。一到长安,立授左骁卫大将军,嫁皇妹衡阳长公主为其妻。
皇家嫁女是一个风向标史。
李渊为了安抚山东门阀’多嫁其女,给崔郑王卢,李世民此时安定全国,已经由乱入治,不需要再看山东门阀的脸色行事,于是多嫁其女为功勋。此时阿史那社尔寸功未立’得公主,得赏赐。因此,对李唐十分忠心。
阿史那道真便是阿史那社尔与衡阳长公主之子。然而因为大非川之败’也被拿去了官职。
裴行俭拍桌说道:‘好!”
阿史那道真不象其老子了,差了不是一点半点的,然而不需要他领兵作战。就象阿史德温博扶持阿史那伏念一样要的是号召力。还有什么比阿史那社尔的儿子有号召力的?
一旦他成为作战的副帅,突厥各叛部将会最少有四分之一以的部族倒戈,还有四分之一的部族会彷徨犹豫不决。
不但阿史那道真’还有阿史那忠的儿子薛国公阿史那睐等人,这些忠于唐朝的功臣之子,皆可以利用。
“只是又要有劳裴卿了。”季威叹息一声。
裴行俭也一年比一年老了,又是文臣出身,虽然是名将可是儒将,身体骨远不如薛仁贵这些猛人,这几年来,从青海到西突厥’又到东突厥。所行的地方皆是苦寒之地’军营生活有多苦,李威可是知道的。对于中年人来说只要身体健康,还好一点’但对于裴行俭’塞外的寒风,无疑是杀骨的刀,…”
一次又一次的奔波,让季威心中始终放心不下。
“这是臣的本职。”
李威不好再说什么,又道:“吐蕃的事,裴卿想来你也听说了。可我一直没有弄明白没禄氏拿什么来议和?”
几天采,一直惦念此事,可无论想,也没有想明白。
“臣也不知“裴行俭摇了摇头,顿了顿又说道:“可她既然派人前来’必然会有把撞。”
说完后,皱起了眉头。
这个小王妃刁钻古怪,有时候胆大包天胡作非为,但不能小视了,在姚州遇到时,十分嫩涩,几年后立即变了大样,不仅成功使陛下脱离虎口,眼光也十分长远与论钦陵矛盾那么重,居然让论钦陵抛开野心与成见,扶持她的儿子立为赞普。眼下来看’对唐朝很有利就不知道成功铲除噶尔家族后,这个王妃又变成什么样子?
几天后答案便出来了。
吐蕃一行使节终于冒着一把飞雪,来到了洛阳。
先是报丧,正常的两国外交礼节。
李治说了一些了无生趣的外交辞令,进入了正式的话题’论塞调傍说道:‘…这些年来,因为对吐谷消的纠纷’我国与大唐发生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李治冷哼一声。
刘仁轨与裴行俭冲李威对望了一眼,若是提起吐谷浑,那么这次议和没得谈了。难道没禄氏变蠢了?
论塞调傍继续道:“这是前赞普与前大论制订的一些策略,孰对孰错’皆成过去。吐谷汪对于大唐来说,对于吐蕃来说,皆只是一个属国。然而为了这个’属国,两国发生了多次激战,无论谁胜谁负,给两国百姓都带来了严重的创伤。得不偿人“……
“既知如此’为什么你们吐蕃人还不从青海撤军回去?”裴炎冷冷问道。
论塞调傍看了裴炎一眼’临来之前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