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水师兵谏(6/7)
些老臣,而口口声声说要死谏的老臣们也并没有当真一头撞死在宫门前。“臣等恭请陛下上朝!”见严老大夫开了口,先前一同到宫门前死谏的老臣们也随之请命。
其余文武纷纷望来,有人睃了眼太极殿。
殿内静悄悄的,任凭群臣竖直了耳朵,也听不见一丝声响。
何少楷抬头望了望天色,他知道圣上在打什么主意,他在等,等汴州军到。自水师登岸入城起至今已有三个时辰,消息应已传进了汴州军大营,大军差不多该到了。
“启奏陛下,眼下已是国难当头,淮州亟待收复,关州将士正在前线苦战,还望陛下念及将士性命、朝廷存亡,莫要拖延!否则,臣只好入殿相请了!”何少楷扬声说罢,给身后将领使了个眼色,大军黑潮般向前涌去,太极殿前的精骑禁卫见势,立即摆出死守之态。
一场血战,一触即发!
而这剑拔弩张之态势,又何止是在逼君?
眼见着禁卫挽弓,百官无不惊惶,刀剑无眼,谁也不敢保证两军拼杀,自己不被流箭所伤。
严老大夫急忙高声道:“陛下!何家三代忠良,皆是忠君卫国之士,此番若非陛下只顾念皇后安危,而弃何氏于不顾,何至于寒了忠臣良将之心?只要陛下肯下废后诏书,下旨倾尽国力收复淮州,给将士们一个交代,将士们必不会伤及陛下!还请陛下出殿!”
“陛下!自淮州之叛事发至今,左相陈大人、兵曹尚书韩大人及刑曹尚书傅老大人向圣上所献皆是祸国之策,臣请陛下出殿,处置奸相党羽!”这时,又一人高声道。
百官循声望去,见此人竟是殿阁大学士秋儒茂!
八府联名奏请选妃一事才过去数月,当时陈、李二人被革职查办,文、赵二人遭贬黜,八府之势一朝被废黜了一半。而秋府,圣上不罚反赏,赐了两名歌妓给秋儒茂之子为妾,因这一对双生女乃是秋儒茂的枕边人,秋儒茂急忙到太极殿跪请陛见,大呼使不得。圣上将他斥责了一通,说他若改不了这好色之癖,他就下旨每日往秋家父子府上送姬妾,准秋家日夜欢歌父子同乐,等秋儒茂掏空了身子,就赐他还乡养老。听说秋儒茂被治住,回府后就遣散了姬妾,从那以后,在朝上再未敢生事。谁也没想到,他今日竟还是上了何家的船。
也难怪,毕竟水师已经杀进宫门,日后即便南兴苟存,圣上也难再亲政了。
见秋儒茂如此,百官不由得看向工曹尚书黄渊和督察院左督御史王瑞,当初这两家也在八府之列,后来被圣上治得服服帖帖的,不知今日圣上大势已去,二人会如何抉择。
黄渊和王瑞低着头,百官的目光犹如万箭穿身,两人仿佛被钉在地上,竟然不动,也不说话。
沉默在这一刻仿佛有着山海之力,殿前的哭声渐低,文武百官中开始有人挺直脊背,像黄渊和王瑞一样面朝太极殿,垂首而跪,一动不动,一言不发。晨辉洒在染血的广场上,沉默的臣子像一座座朝圣的山石,伏在其中的人反而颤了起来,一道道请君上朝之声犹如蚊蝇。
何少楷睨着黄渊和王瑞,对二人的抉择并不意外,望着二人的背影,他的耳边仿佛响起了祖父的训诫。
圣上的厉害之处还不止在此,黄渊之子进了翰林院,一言一行皆可监察不说,他年纪尚轻,容易培养,加之圣上成全了他的姻缘,他心向圣上岂不已成必然?
王瑞之子也一样,虽不必去关阳送命,可到了星罗,焉知不是为质去的?哪怕日后回朝,纨绔子弟真成了铮铮儿郎,那心也是向着圣上的。
圣上好手段哪!恩威并施,步步机谋,可谓深谋远虑。你想与圣上博弈,论权术,自认为比圣上如何?
圣上与你年纪相仿,论阅历、远见、谋略、胆识,你都差得远!不俯首称臣,难不成你想学元家?水师久安于江南,我们何家是做不成元家的。
一句句训诫锥心刺耳,何少楷看着跪在自己的战马蹄前的文武,那些横在广场上的尸首,那些刀钝马乏的禁卫残兵,冷冷地在马上举起手刀,比了个手势。
权术?机谋?阅历?胆识?祖父错了,在兵锋面前,一切皆如蝼蚁。
一队水师兵将上前,将所有请君上朝的文武都架到后方护住,其余人等弃之不顾。
“进殿!”何少楷耐性已失,一声令下,他退向后方,留下阵前两军挽弓相向!
黄渊等人闭上眼,等着万箭穿心,喋血殿前。
“慢!”千钧一发之时,龙武卫大将军史云涛忽然喝止弓手,沉声道,“切莫伤及几位大人!”
禁卫本已开弓,听闻此令,顿时不知如何死守。
“攻!”这时,何少楷忽然扬鞭纵马,余音未散,他已率数千精兵冲进了禁卫阵中。
禁卫阵脚大乱,史云涛和杨禹成很快被缠住,二人各率一部边战边退,殿前很快被豁开一道口子,何少楷飞身下马,落在大殿门前,一脚踹开了殿门,提刀便进了太极殿!
随何少楷一同进殿的有百余人,刚瞧见内殿,众人便停了脚步。
只见后窗虚掩着,一屏衣架摆在大殿中央,薄光逆着人眼,金冠玉带天威慑人,华袍舒卷宛若流云。大风穿殿而过,刹那之间仿佛有龙腾于衣袂,乘风而起,嘘气成云,慑神夺魄。
兵勇们开始惊慌后退,只留下何少楷一人僵在太极殿内,面色铁青,脑中生出个念头,让他如坠冰窟
<第6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