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0七章 里安巷兴对戏吟诗(1/2)
转眼便是武德八年春节,长安城中呈现一种开唐以来少有的庆春气氛。
从正月初一开始,长安城中舞龙、舞狮、高跷、杂耍、唱曲戏班惹得游人如潮,到了正月十一花灯节这天,长安城中就更是人山人海。
李世民自从那天在垂拱殿父皇那里留吃了午饭,回来后心情格外舒朗,他从李渊的目光里看出了这位皇帝父亲的良苦用心。
正月十一这一晚,一家子吃了晚饭,本来尉迟敬德、程咬金几个也相邀到秦府来喝酒,李世民却推说多年来没有和家人一起赏过花灯,遂仅喝了几杯酒,便先携家人上街看花灯去。
从承乾殿直接出了里安巷,便上了长安街。一出宫门,从里安巷开始,各家各户都挂了彩灯,各盏彩灯都配有灯谜,长安城中历年习俗,这一夜,游人沿街看灯猜灯谜,谁猜对了那一家灯谜,便被邀进主人家喝水或散糕、水圆的。
这便有许多文人墨客或赖散公子,要看上那家小姐,便专上这家猜谜,自然其中也有不少成猜谜红线姻缘的。
李世民一路携着家眷走着,偶尔也看那些灯谜,有不少是猜出了的,也只默守心中不敢语破,恐那家主人强邀进宅喝糖水爆米花之类的。
一家子一路看灯走着,正走至一处,看一家花灯稍有奇特,灯形如五彩花楼,灯谜却无谜语,只出一上联以求对。
早有不少文人墨客于这家门前胡吟乱对,皆不中肯,主家未准揭得联首。
李世民觉得有趣,凑上去看热闹,只见那上联写道:“睡到三四更时,凡功名皆成幻影。”
李世民看这上联,不觉一笑,心想:此必是官宦人家,谅来官场失意,又觉前程茫渺,任岁月蹉跎,不复是求,才出此对首的。
遂沉思片刻,笑道:“诸位,鄙人不才,试对此联,供各位文士笑评,看看贴切否?”
说完遂吟道:“梦至五百年后,有人处便是天堂。”
众人一听,不禁喝彩,一位青衣布履,看似文士的青年男子上前拱手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李世民看这文士,长得清瘦如柴,尖嘴猴腮,形象看似委琐,却目光如电,神采奕奕,儒雅之气毕现,心想,此人形貌虽然不佳,确是个内涵丰富之人,遂笑道:“鄙人姓名倒不重要,只想听听先生高论。”
那青年亦笑道:“听先生所对之联,已知先生内恃之高,不敢妄加评议,只是晚生也有一联,不知对得中肯否?”李世民听了笑道:“愿赐教。”
那青年文士遂吟道:“醒来一二竿日,循窗影几是桃花。”众文士又一阵喝彩,皆说这两个对子一联气势恢弘,一联文雅清丽,算是上乘之对。
早有家丁报与主人,便有一位美髯飘拂,一脸慈眉善眼,五十开外,仿有学者风范的老者出门来拱手道:“俩位客官想是学富五车之翰林中之捷才,能光临寒舍喝杯茶,可算老夫三生之幸。俩位客官若无嫌意,何不进屋坐坐。”
瘦个子文士也不推辞,先步阶进屋,李世民稍作犹豫,却觉盛情难却,看看长孙氏和杨氏萧氏三位夫人都只是微笑不语,李世民便笑道:“你们先慢慢走,在前面街头等一会,我进去坐坐便来。”说着也随老者进了宅内。
至客厅,三人坐定,客套了一回,那老者姓甄,名光化,原是前朝遗臣,大唐建国后,一批前朝官员免了官职,老者便是其例。那瘦个子文士,京城人氏,几次秋闱名落孙山,倒像是满腹经纶,却游手好闲,谈吐中免不了疾世不平之愤。
三人说了一回话,便有一位女子端上茶来,李世民起初不甚留意,接了茶,揭了茶盖,拨着茶沫品了一口,觉那茶亦清香可口,却无意间瞥了那女子一眼,不觉心里一惊,暗暗惊叹道:“好个绝色女子!”
那女子端上茶来,又把米花、年糕、和水果之类摆上桌,看去清纯之质,却竟不朝客人斜视丝毫。
李世民打量那女子,只见她个儿高佻,身材稍略瘦削,一头秀发半遮着一张极其清秀可人的脸,目光明丽如秋水,脸色绯红,笑影含羞,步轻盈如扶风弱柳。
待她摆完果品,转身离开时朝客人道个礼,那声音竟如吐珠落玉般。
李世民又暗叹道:“民间竟有如此绝色女子!”
那老者仿佛看出了眉目,微笑道:“小女小名小倩,年方十六,自幼读得些诗文,琴棋书画略知一二,却未曾出过远门,未见过世面,少知礼节。,二位客官少怪。”
李世民一听知此女是个才女,便有心一试。遂转头朝那瘦个子文士道:“我看少兄倒是饱学之士,主家既有如此才女,何不吟些诗对,以怡茶兴?”
瘦个子文士道:“也好,贵小姐既知琴艺,何不弹来一曲,也让我等长了见识,老先生可愿贵小姐趁此雅兴否?”
那老者道:“俩位客官既有雅兴,也好,也好,老翁倒是多年未曾得此雅致之乐了。”
遂唤家人又把小女唤了出来。
不一会,只见那女子抱一瑶琴款步至堂中行礼,坐定,抿嘴一笑道:“小女素不善诗文,更无能和俩位官人和阳春白雪,近日作得词曲一首,弹与俩位官人听听,只怕羞拙,难娱雅兴的,二位官人莫笑话便是。”
说完,遂让侍女架了琴台,曳裙款坐,纤纤玉指轻轻弹起。那琴声先如燕莺之语,渐渐又如流泉落玉之音,座中之人顿觉如临蓬莱之境。那女子亦随琴声莺声而歌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