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艰苦的长江航行之旅,崇明岛(6/6)
正是长江著名的火炉,气温常在摄氏32度以上。英国侵略军官兵必须全副武装处于烈日下曝晒。请看侵略军自己的记载:“这一天热得令人难以忍受,我军又两名军
官和十三名士兵在战场上中暑倒毙。实际上,全军都受到酷热的严重影响。”“我军被敌
人子弹打死的只有五个人,而在天黑以前中暑死亡的仅仅在九十八团就差不多有二十个人
,这实在是一件惨事。”“这一天的战争是在烈日下进行的,气温超过九十度(摄氏32度
),因此死亡的人很多。”②
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可能导致全军覆灭的后果,正在一天一天逼近。一年一度的长江枯水期
,从11月份就要开始,一直延续到次年的4月,长江的水位大幅度下降3米甚至5米,航道
面目全非,水面将出现数以千计的“小岛”、沙滩和时隐时现的礁石。英军庞大舰队除小
舢板外,绝大部分都无法通过这样陌生的航道。除少数平底船外,绝大部分尖底巨舰都要
东倒西歪地侧翻在沙滩上。大型军舰到了这一步,是很难脱险的,卸载减负或用轮船拖曳
,都无济于事。
中国军队已经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种种优势,而英军原有的优势,如大炮巨舰,已逐步
转为劣势。军舰越大困难越多,加上这支舰队的固有劣势,如长江滩多水浅不利于航行,
在包围圈外没有救援接应部队,长期无后方作战,伤病员安置和因传染病死亡的尸体都是
不好处理的难题,枪械、火药、弹丸、燃煤等都得不到及时补充。
英国“远征军”已陷于重围,中国军队所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努力,防堵英军向吴淞方向
拼死突围。据英国战俘供称,在中国作战最怕的是“搁浅”,两年的实战证明,战俘所供
属实,英国军舰遭遇搁浅的,至少在10例以上。
这时,道光皇帝在做什么呢?他被英国舰队的进攻气势吓倒了,看不到敌军已犯了孤军深
入的兵家大忌,成了“槛笼中物”。他应该做的而且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就是把这个“
槛笼中物”置之死地或给予重创。沿江沿海的将军督抚们,建言献策,表示效忠皇上,灭
此朝食。可是这些地方大员,忠勇可嘉,但舰船知识仍是一片茫然,所议的都是各色各样
精心想象出来的“火攻”战术。实战中也用过“火攻”,但收效甚微。从英国军舰遭遇搁
浅、触礁的慌乱以及在长江下游的冒险航行的尴尬场景,可以准确判断英国舰队的利爪和
软肋。正如两江总督裕谦所说:“英逆所恃,惟船与炮,夷船吃水甚深,不畏风浪而畏礁
浅。”这话是裕谦在道光二十一年二月所说,i那时英军还没有进入长江而在沿海往来游弋
。“不畏风浪”的长处趾高气扬,而“畏礁浅”的短处也暴露无遗。“畏礁浅”,就是深
入长江的英国舰队的软肋。全歼英国舰队,正应从软肋下手。
如果道光帝不是那么急于停战求和,坚持抗击到底,拒绝英国提出的屈辱条款,就应当下
决心彻底歼灭已陷入重围的英国侵略军,拆除英舰进入长江时设置的各种导航标识,同时
把盛满石块的木船凿沉在舰队必经的航道上,制造一批人工暗礁和人工浅滩,集中全国优
质火炮部署在长江两岸向敌舰进行射击(重点打击目标是汔轮船、测量船、供应船),阻
扰敌舰正常航行。如能击沉或击伤几艘敌舰,就更有效地造成航道壅堵,吃水很浅的中国
船舶,可以照常行驶。
不断加强对长江下游航道的堵截,就是不断增加谈判桌上的筹码。时间对中国是有利的,
长江枯水期到来之日,就是英国舰队全军覆灭之时。天时、地利、人和,对中国都是有利
的。
令人扼腕痛惜的是,道光皇帝正密派钦差大臣加急地向敌军求和去了。在有利的时间和有
利的地点,加急地签订和加急地批准了割地赔款条约。真是一失策成千古恨。
--
飞天面条怪神教是不是宗教:
1,奥地利法律承认飞天面条怪神教是宗教(奥地利法律规定驾照照片不能戴帽子,但出于宗教原因的可以戴帽子,有人戴着飞面神教的宗教帽子——锅,拍照并取得了奥地利驾照)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